“大型鍛件制造科學與技術學科”歡迎你的加入~
大型鍛件制造科學與技術學科
大型鍛件廣泛用于核電、火電、冶金、航空、交通運輸等行業,是重大技術裝備和重大工程所必需的重要基礎件,直接決定著相關裝備的制造能力和水平。40多年來,本學科已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17項,國家發明專利25項,具有鮮明的特色優勢,成為我國大鍛件領域重要的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塑性成形理論及模擬技術、難變形合金鍛造理論與技術、關鍵大鍛件制造技術。在塑性成形理論及模擬技術方面,解決了熱力耦合分析、熱鍛微觀組織模擬及鋼錠孔隙型缺陷壓實等關鍵技術,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針對Mn18Cr18N、316LN等奧氏體不銹鋼及鈦合金、高強鋁合金等難變形材料,在多火次熱鍛組織控制技術、裂紋預測與控制技術及工藝短流程化等方面取得突破,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針對火電、核電等關鍵大鍛件,研究的發電機護環液壓脹形強化技術,在上重、太重等10余家企業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600MW汽輪機低壓轉子整鍛新工藝在中國二重成功應用,獲國家重大裝備技術一等獎、機械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16LN鋼晶粒細勻化控制鍛造技術應用于中國二重,并成功制造世界上第一支合格的三代核電AP1000主管道;大型發電機護環熱鍛短流程新技術實現批量生產300MW護環,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科擁有山西省大型鑄鍛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有熱模擬試驗機、高溫金相顯微鏡、相控陣探傷儀、熱像儀、高溫電子萬能試驗機、大型液壓機等先進儀器設備,并配備DEFORM、FORGE等高水平分析軟件。
本學科近年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部及企業產學研項目30余項。學科團隊現有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在讀博士生14人、碩士生28人。學科帶頭人劉建生教授兼任中國塑性工程學會大鍛件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重機協會大型鑄鍛件分會副理事長等職務,陳慧琴教授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清潔能源與現代交通裝備關鍵材料及基礎件學科群帶頭人。
導師
關鍵大鍛件制造理論與技術:
陳慧琴、何文武、趙曉東、游曉紅
難變形合金鍛造理論與技術:
黨淑娥、安紅萍、段興旺、田繼紅、張秀芝、趙金華
導師簡介
“大型鍛件制造科學與技術學科”
歡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