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家族尋根”成果展(六)
我家族的故事
興寧中學105班 ?陳思汗
1
?? 太外公的故事
了解歷史,這個“根”,得從老一輩人那開始尋起。一開始先尋到我三太外公,也就是我外婆的三叔,三太外公91歲了,但精神頭很好,說話還喜歡中英文混用,“中西合璧”,聽上去也特別有范,我分了幾天,記錄了三太外公的口述歷史。
這就是我的三太外公
這一開始啊,三太外公就張嘴說英語。
“我要講這個啊,那就講這個 ‘Hello,can you take me to Chongqing’的故事吧?!?
“我在海軍學校前后才讀三年,后來因為眼睛不好被淘汰了。那個時候突然接到學校通知,通知我因為視力不佳讓我休學,我當時就哭了?!?/p>
“有些人講我是畢業生,我說沒有畢業,我是半路出家的,我要是畢業了可能就不會留在大陸了。從學校離開后,汽車走到半道上壞了,距離重慶還有好多路,我們兩個人這一路怎么辦?為了搭上車嘛,還是得 ‘犧牲’ 一下的。當時我臉皮很厚,看到美國兵的汽車就上前說 ‘Hello,can you take me to Chongqing?’美國兵講不可以,他不曉得我們是海軍學校出來的,我們已經換上了百姓的衣服,他當然不能讓我們上去,美國兵看我兩個小青年,給我們一包一包裝的午餐,救急一下我們的肚子,我們兩個走到重慶坐船過江的錢都沒了,也記不起來怎么過的江了,跟我一起被淘汰的一起去重慶的叫倪伯端,我問他過去的事,他也記不起來了?!?/p>
“到重慶后我在重慶南岸住,他在重慶海塘區住,他被淘汰的原因也是視力不佳,他是航十二屆的,后來到民權軍艦當譯電員,49年底在重慶起義,后來考財會學校,畢業后在省交通學校當老師。1988年組織,福馬海軍聯誼會我和他都是五人籌備小組成員,他在世時任海聯會財務工作,并協助日常工作,現在五人還剩下我在世?!?/p>
“學校淘汰我的時候正好是1945年的7月份,8月份抗日戰爭就勝利了。當時淘汰心理壓力很大,回家今后怎么辦?那么多年跟學校的感情?怎么跟家人交待?親朋好友的面子上怎么過得去等等的?!?/p>
“回家以后我把這些東西拿給父親看了。他還去問我堂兄。堂兄說,這個學校確實是因為眼睛的問題會被淘汰。我當時的文化成績基本上可以,不能講的很好,也不能講得很差。中下可能吧,反正及格是有了,所以我屬于客觀原因被淘汰,不是主觀原因了,總算是舒了一口氣?!?/p>
“離開學校之后,我兩次報名去參加考試并體檢,其它都好,就眼睛成問題。我們這一期學生很正直,貪污沒有的。其他學校我們不敢講,同學也都沒有經商。日本投降的時候我在重慶,住在南岸龍門。我住的地方背后就是外國大使館,我院里也有人是里面的工作人員,他們消息很靈,那時候沒有party。不開這個??箲饎倮?,我跟我姐進城,那時很時興跳交際舞。我也去玩了一兩次,學會了交際舞,這個是勝利之后才有的機會。美國兵什么都來了,很多盟軍朋友大家一塊兒聯歡,經過八年抗戰勝利之后,滿城都是人山人海,大家整夜互相慶祝,院子里跟我差不多大的小青年,我們一塊兒到碼頭上去慶祝?!?/p>
“國共談判的時候我是不大清楚的,到了之后學校被中央接管了,就有政戰了,學生有看左派的小說或書籍,甚至于《新華日報》,就報他們到集中營去關起來,我們還沒發現問題,后來打內戰了,政戰工作厲害了,海軍從上海退到青島,再到廈門,又從廈門要到臺灣,學校有大搜查,清洗很多人?!啊?/p>
“那時候我已經不跟家里人一起生活了,1945年抗戰勝利之后,國民政府從重慶遷回南京,海軍學校遷回來用拖船,我們也跟著下去了?!?/p>
“我先到南京安定下來,才找到堂兄的關系,到上海他那里去,大概是1946年初國民黨要搶時間接收南京,上海和周邊城市,也要搬器材運下去恢復生產。我的堂兄已從美國回來,是我考學校的擔保人,我父親交代我去找他,他回來后是中校輪機長。副艦是葉可鈺少校。后來江陰海戰時他的船被打沉了,他就做了海軍工廠的廠長,勝利之后去了美國,到美國的這一批人都是精英去留學,我被淘汰之后去找他,我接受了他給的職位,就去上海報道,我是造機科,弄了半天圖到廠里就對不上號,還把房間搞得很亂,工資還可以夠生活,廠里接收日本很多東西都分給職工,所以我們除了工資還有一些小外快,我一直干這個,干到1948年年底,原來我搞繪圖,但眼睛不好,人又好動,所以后來就做機動跑腿?!?/p>
“1948年,上海通貨膨脹還是很厲害的。那個時候金元券不值錢了,我們上班都沒有心思,拿到工資馬上就買袁大頭,不然你上午可以買一斗米,下午就買不了了。黃金買賣都是內部的人在底下排隊買。外面的人買不著。亂得不得了,這個金元券,上午下午價錢不同,有時個把鐘頭就相差很大,后來我被裁員裁掉了,離開造船廠,干部養不活那么多人,發了遣散費就把我裁掉了,正好我媽從東北回來,我就從上海送他回福州,回到福州之后,我侄子介紹了當倉庫管理員,在福州西湖的通訊器材庫。開始里頭空空的,沒啥東西,后來運東西來才有的東西管。按照美國式樣配備,我也搞了一套穿穿,后來我又聽上級指揮同一個押運員押器材去上海,我們兩個就這樣子去上海了?!?/p>
2
外婆的故事
外婆是上海人,小時住在靜安寺。五個兄妹中她最大,下面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外婆小時候離開了上海,一直回憶上海,那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也有她童年的回憶,外婆為自己是靜安人而驕傲。她眼里真實又鮮活的靜安是不褪色的。
外婆:“我印象里最開心的事就是去圖書館看書。有好多書呀,還有很多小方凳,綠漆的。會反光,很油亮的一排 ‘刷’的放得特別整齊。我們和小朋友一起,一個一個坐下來看書,有好多書呀?!?/p>
我:“具體怎么樣的?”
外婆:“有什么具體已經很具體了,反正書很多,很好看?!?/p>
我:“........”
外婆:“哦,對了,還有一個搞笑的,小時候坐20路辮子車,車子路中間出故障了。后來的車堵住了,司機就跳下車,兩只手抓住辮子。往邊邊上拉一下就脫開來了,辮子就翹起來了,‘翹辮子’就這么來的,這樣,下面一輛車就有位置了。斜著開過去,等修好了司機在跳上來?!?/p>
我:“哦!是這樣的,有意思”。
外婆:“有意思吧,我就說”。
外婆說起話來,兩只手揮舞著很激動的樣子,像是在跑步,就是在原地像孩子一樣。
我:“嘻,還有別的故事嗎?有意思的事?!?/p>
外婆:“我還在少年宮表演過呢,在解放前吧。少年宮那邊還是外國人的地方,草地是真的大,一片綠的,房子一排一排的,1958年?應該是那時候,這塊地送給宋慶齡啦,她呢,又把地拿出來建小朋友的少年宮?!?/p>
我:“原來是這樣,那表演呢?”
外婆:“什么表演?哦對,表演,表演應該在10月1號有外賓來,我們練了好長時間?!?/p>
我:“您演的什么?”
外婆:“我,我嘛?!?/p>
媽媽:“群演路人甲?!?/p>
外婆:“啊哈,對,群演路人甲,演檢閱部隊,穿白襯衫,藍裙子,紅裙子也有,這樣走過去?!?/p>
我:“在臺上緊張嗎?!?/p>
外婆:“在臺下?!?/p>
我:“........”
外婆:“不緊張,那么多人,誰看得到我。感覺很榮幸,很開心,不是所有人都能參加的噢!要一米四五以上,還要學校里優秀的演的,一個學校兩三個人不容易的?!?/p>
我:“對的對的?!?/p>
外婆:“表演的時候可開心了?!?/p>
我:“外婆聽說有一家紅寶石在上海,全上海都愛她的鮮奶小方,您吃過嗎?好吃嗎?
外婆:“當然吃過了,味道還可以,不過還是凱司令好吃?!?/p>
我:“凱司令?”
外婆:“蛋糕店,我最喜歡吃奶油蛋糕,上面加草莓的很好吃,主要五月份有我們都去買,三角形的一塊挺大的,只要一毛三分?!?/p>
我:“一毛三分?哇,好像穿越?!?/p>
外婆:“那個時候工資少呀,一個工資多少啦?50塊很多了。但那個蛋糕倒是真好吃。不過票子蛋糕比較清淡,我可能更喜歡。不過草莓也很好?!?(外婆就像一個貪心的孩子)
外婆:“對了給你講一個故事梅龍鎮知道嗎,很有名的飯店,那時候我們隔壁有一家人家,他們呢,喜歡打麻將的嗎,擱么(語氣詞),有很多的麻將友,麻友,你們也叫麻友的噢,吶,四個人嘛,一個人咋打呢對吧。打啊打啊到吃晚飯了。吃晚飯了呢。那打麻將嘛,沒空燒飯了,那個媽媽贏了很多錢,很開心就叫兒子去梅龍鎮買幾樣菜吃,那個兒子呢,拿了錢就么去梅龍鎮了,好像是一盆水晶蝦仁,一個是是好菜的噢,一個是黃鱔,一個是牛肉,最后一個炒三丁。
我:“外婆,您還有什么故事嗎?”
外婆:“國家三年戰事困難的時候,布料棉花都要憑票,到冬天,小孩子的手凍得像胡蘿卜一樣,我爸爸就拿出他一件舊棉襖。撿了兩個紙板,是手的形狀,放在上面照樣剪出來兩副手套,剩下來碎布七拼八湊又做了一副給我們戴。
外婆和他的兄弟姐妹年輕時合影,上面一張從左到右依次為小外婆(上海外婆)小舅公(內蒙古小舅公)外婆,大舅公,大外婆(香港外婆)
3
太外婆的故事
外婆:“那時我很小的時候冬天很冷很冷,我們捏,都跑出去玩兒噢,后來嘛,回來報告,那時候呢,窗戶上一般有一塊板,晚上嘛,店里嘛,就擋在窗戶后面。個小偷不就不能砸開了嗎,到了白天就把板一般有四五塊噢,放在吶,斜靠著后墻。那板和墻之間不是有空間了嗎?哎,對。個么捏,蘇北人澳,發大水了,吶,個他們逃過來了。我啦,看見了一個女的,她呢,射在內個空間里哪,個生孩子的嘛。小孩呢噢,生出來了,但是沒有衣服穿哎,有窮,旅館住不起,那怎么辦嫩?就拿,吶,把小孩子裹在自己破棉襖里,吶,就等于放在兜里吶。外面呢兩個人再披一跳破棉絮,個不是凍死了啊。我回家‘報告’,小孩子不是要回家‘報告’的嘛。我說‘媽哎,外面有個女人,蘇北人,小孩沒衣服穿,躲在擋門板后面’我媽沒說話,她開始整理衣服,她呢,先拿出意見呢嘛,等于你們現在的棉毛衫,然后一件小棉襖還有一件打的棉襖,裝在一起,一個小包讓我拿過去,那鄰居不是看到了,就說‘哎,阿七姆媽,給新的???’吶,就那個嘛,那個‘炒洋丁’那個的媽媽,‘阿七’就是小舅公嘛,他第七個,就這么叫嘛。她說‘你們自己不用啊,給舊的就好了嘛?!瘏?,那個時候你上海小外婆不是要出生了嘛,衣服呢本來給她穿的嘛,個我媽說:‘我們啦在家里,冷了用被子也可以,她們,那么冷的天,給她們新的吧?!揖桶岩路o那個女的了嘛。哦呦,那是多冷啦,用棉絮,破棉絮裹著啦,真的是,哎,我媽是很好心的哦?!?/p>
我的太外公
太外公和太外婆的結婚照
這個我太外婆的故事,是由我外婆的角度轉述給我聽得,但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太外婆真實風貌,從孩子角度來寫更為真實、動人。其中摻雜很多語氣詞,外婆講述時是用寧波話,按錄音來記,一并寫過去了。
4
媽媽的故事
媽媽以前是教語文的。所以說話就文縐縐的。很有書面味兒。
媽媽:“1994年7月,我們的工廠正式宣告成立。真的就是一間民房,斑駁掉皮的墻壁。房內被騰空了。往這個狹小逼戾的房間里填進了四臺6.3噸的沖床。開始生產一種軸承配件也就是防塵蓋,當時生產防塵蓋有四道沖壓工序 :下料、卷邊、打字、成型,四臺沖床分工剛好可以生產一個產品,我們拿出身上僅有的11000元積蓄。加上我父母等人湊了一些,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誕生了?!?/p>
媽媽的創業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媽媽:“那個時候每天的產量低的要命。25000只已經到極限了。要從早上06:30到晚上10:00才能換來這個成績,當時我和你爸都在學校教書,只能是晚上學校放學下班了才回去,一人一臺沖床接連不停生產,工人們只有五個,五點鐘就下班了,每天是帶月荷鋤歸。算一算當天的產量如果達到25000只就興高采烈,好像那個什么一樣?!?/p>
我:“好像被奧巴馬封為秘書什么的?”
媽媽:“好像中了大獎?!?/p>
我:“......”
媽媽:“就像完成了一個大工程,那時只有一個客戶,我們送貨用的是三輪車,叫了一個三輪車夫,隔天來運產品去客戶那兒?!?/p>
媽媽:“1996年,我們有了自己的廠房,我們在鎮上買了一塊2.8畝的地。蓋了一排平房,這下子好了。各工序都有了自己的位置。兩間作沖壓車間,一間用來檢驗。一間用作材料倉庫,總之位置大了很多,那么其余的空地種了油菜?!?/p>
我:“油菜?”
媽媽:“還有竹子啊,萵筍啊。我們的產量也高了很多,每天可達10萬片了,而且這年初冬家里又添了人丁,你姐姐降生了?!?/p>
外婆和我姐姐
媽媽:“做工廠有很多煩心的事,但我們干勁很足。有時為了趕產品,整個通宵都干過,你爸他又好動腦筋,從未學過機械,但真是一點就通。那時我們都能自己開發模具了。家里又買了一臺二手車床,雖然比較舊,但已經達到使用功能,真的是工廠蒸蒸日上,一切似乎都很美滿?!?/p>
我:“似乎?”
媽媽:“就是很美滿?!?/p>
我:“......”
媽媽:“很快就到2000年了,千禧年到了,我們又蓋了新廠房,那是不一樣的,是磚瓦結構的三層樓面積有2000平方,而且第一次有了像模像樣的辦公室了?!?/p>
我:“哎,那以前沒有嗎?”
媽媽:“當然沒有了,正經的辦公室那是從來沒有的?!?/p>
媽媽:“2004年是我們歷史上需要銘記的日子,在成立十周年后的一天,防塵蓋生產有單機單工序操作實現了單機自動化操作,也就是說四個人做一個產品變成了0.5個人做一個產品。為什么是0.5呢,因為一個人可以管兩臺機器,這在當時是整個行業的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當時有人蹲守在我們工廠門口想從我們廠里也倒騰些圖紙,照片之類的?!?/p>
我:“哇,牛呀。真的假的?”
媽媽:“當然是真的?!?/p>
媽媽:“慢慢的僅做出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客人要求了,所有的產品都要求清洗,于是我們又添了一臺超聲波清洗機,煤油是清洗的介質,洗后的產品還需要甩干,靠離心力甩干產品時震動大,我們用膨脹螺絲把設備固定好,沒過多久螺絲松掉,機器就會移。
我:“移位?”
媽媽:“像扭屁股一樣,慢慢離開原位?!?/p>
媽媽:“隨著我們產能的釋放,我們的客戶多起來了,鎮海,慈溪,無錫,上海都有了我們的客戶,你爸說買材料那時已經用集裝箱了,他總回憶剛創業時為了買幾百公斤的材料坐車去上海請人吃寧波咸嗆蟹,因為我們要的量小。別人不愿賣,但紅膏咸蟹的鮮香總能讓他們嘴軟,時間一晃,許多事都變了,我們的創業史就是改革開放史,回憶起過去。我們總是要跟你說啊。我們是最幸福的一代人,小時候物質條件不好,但沒餓過,沒凍過,現在還有機會創業,幸福啊?!?/p>
媽媽:“2008年也是祖國奧運年,這年我們把工廠搬到了九龍湖,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占地20畝,12000平方的標準廠房拔地而起。這時你已經兩歲了,廠房建在九龍湖是為了寧波更近,讓你和你姐在寧波讀書方便一些?!?/p>
媽媽:“經過這么一些摸索,機器的穩定性更好了,做一個產品只需0.1個人了,也就是一個人做十個產品,工廠開始導入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什么ISO 9000,TS16949等過去從來沒聽說過的東西越來越走近我們的生產了?!?/p>
現在的廠房
媽媽:“車間的規模更大了,沖床已經像士兵一樣開始排隊了,日產數量也達到了80萬片,想一想這會是多么嚇人的一個數字,如果是數的話,不知道數到什么時候?!?/p>
媽媽:“我們有了像模像樣的檢測室了,客人圖紙上標的所有尺寸我們都能檢測,角度,有輪廓儀,圓度,有投影儀,橡膠的性能有拉力機,硫化儀等,總之,這些儀器的投入使用,讓產品更有了量化的保證?!?/p>
媽媽:“2010年值得懷念,FAG全球第二大軸承公司上門談合作事項。他們說在越南的工廠需要防塵蓋,來看我們的工廠是不是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提了很多建議,我們一一記錄,找差距,想辦法,該添置的添置,該學習的學習,他們第三次來的時候,大家終于坐下來開始商量訂單了?!?/p>
媽媽:“2012年,清洗開始自動化。噴淋、粗洗、精洗、脫干、烘干,每天100多萬產品源源不斷從機器中誕生,介質變成了水,這是順順應國家號召,環保再環保?!?/p>
媽媽:“洗過的不再一定是OK的了,媽媽說。這檢查比洗臉嚴格,要看金屬顆粒,非金屬顆粒,纖維的大小,每一批產品也要檢測才能放心出門,含污數量一定達標的,雖然按克計算,但顆粒度的大小都不好說了,所以水經常要換,濾芯也要經常換?!?/p>
比對一下吧
媽媽:“2015年,我們的大車間成立了,沖床噸位從6.3噸一路攀升到80噸。產品外徑從2CM到了200CM,雖然大產品產量不多,但真是鍛煉人,好在大家齊心協力,困難都克服了?!?/p>
媽媽:“現在我們的產品已經很多了,不同材質的,不同大小的,不同用途的,不同工藝的產品運輸到很多國家?!?/p>
工廠不同規格的產品
媽媽:“2018年開始,工廠引入近50臺外觀自動分選機,剔除不良品,減少檢驗人數。同時使生產有更好的保證?!?/p>
媽媽:“現在數據的采集變得成熟了,所有數據都在掌控范圍內,要生產多少,生產多少,合格品多少,設備穩定性多少,一目了然?!?/p>
“我們生在了一個好時代,要努力,不要辜負了?!眿寢尳Y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