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部分案列題
? ? ? ? ? ? ? ? ? ? ? ? ?青海建科院
1.《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導則》(TS個 Z0006—2009)規定,在責任事故中,根據責任者??B??的聯系,分為直接責任和間接責任。根據責任者的行為對?A? 所起作用的程度,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
A.事故后果???B.事故發生原因??? D.主要原因???D.次要原因
2.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起重機械事故造成起重機械整體傾覆的,屬于??C???。
A.特別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 C.較大事故???D.一般事故
3.《起重機械安全監察規定》規定,對結構不可拆分且運輸超限的,可以在使用現場制造,由??B ??檢驗檢測機構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等要求進行監督檢驗。
A.制造單位所在地???B.制造現場所在地??? C.型式試驗
4.《起重機械安裝改造重大維修監督檢驗規則》(TS個 Q7016—2008)規定,鋼絲繩電動葫蘆?? A? 一實施施工監督檢驗,普通塔式起重機在使用過程中頂升??A? 實施施工監督檢驗。
A.不需要???B.需要
5.《起重機械定期檢驗規則》(TS個 Q7015—2008)規定,設定的檢驗項目,如果不能滿足起重機械安全性能要求,或者其他特殊情況,檢驗機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增加檢驗項目。增加的檢驗項目應當報經??B? 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備案后執行。
A.市???B.省???C.國家
6.《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3811—2008)規定,對于有輕微或中等應力集中等級而工作級別較低的結構件,一般不需要進行疲勞強度校核,通常??B? 級(含)以上的結構件應校核疲勞強度。
A.E3??? B.E4???? C.E5???? D.E6
7.《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GB 6067.1—2010)規定,主要受力構件失去?? C? 時不應修復,應報廢。
A.承載能力???B.工作能力???C.整體穩定性???D.穩定性
8.《通用橋式起重機》(GB/T 14405—2011)規定,主梁腹板的局部翹曲:以 1m平尺檢測,離上翼緣板H/3以內不應大于?A??,其余區域不應大于1.2t(t為腹板厚度)
A.0.7t???B.0.8t??? C.0.9 t???D.1.0t
9.偏軌箱形梁疲勞裂紋一般發生在跨中的焊縫及焊縫附近的母材上。因為該部位存在較大的??D? 和應力集中。
A.拉應力???B.壓應力???C.剪應力???D.交變應力
10.《起重機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GB 6067.1—2010)規定,起重機鋼絲繩端用繩卡固定連接時,繩卡間距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C ??倍。
A.3??? B.4??? C.6??? D.8
11.《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GB 6067.1—2010)規定,用編結連接時,編結長度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且不小于??D? ,連接強度不應小于鋼絲繩最小破斷拉力的75%。
A.250mm???B.350mm??? C.200mm???D.300mm
12.《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 GB 6067.1—2010)規定,多層纏繞的卷筒,應有防止鋼絲繩從卷筒端部滑落的凸緣。凸緣直徑應超出最外面一層鋼絲繩,超出的高度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B??(對塔式起重機是鋼絲繩直徑的?D? 。
A.2.5倍??? B.1.5倍??? C.3倍???D.2倍
13.《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 GB 6067.1—2010)規定,卷筒倩壁磨損量應不大于原厚度的?? A? 。
A. 20%????B.30%??? C. 40%???D. 50%
14.《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GB 6067.1—2010)規定,對吊鉤起重機,起吊物在下降制動時的制動距離(控制器在下降速度最低檔穩定運行,拉回零位后,從制動器斷電至重物停止時的下滑距離)應不大于Imin內穩定起升距離的?C??。
A.1/55???B.1/60??? C.1/65???D.1/70
15.《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3811—2008)規定,在設計由疲勞強度控制的主要焊接結構時,應采取各種降低疲勞應力的措施,下列哪些措施不能減少內應力?D ??。
A.改善接頭型式降低應力集中等級???B.采用較大半徑的圓弧過渡板
C.對雙面連續焊縫的頭部進行包裹回焊?D.采用驟變截面結構形式
16.《冶金起重機技術條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 7688.1—2008)規定,環境溫度超過40℃的場合,應選用??D? 級絕緣的電動機或采取相應的必要措施。
A.A??? B.B??? C.F??? D.H
17.《防爆橋式起重機》(JB/T 5897—2006)規定,緩沖器應選用聚氨脂緩沖器或符合JB/T 8110.2要求的橡膠緩沖器,它們的表面電阻應均不大于 ?C ??Ω。
A.10
7
??? B.108
??? C.109
??? D.1010
18.《施工升降機安全規程》(GB 10055—2007)規定,卷筒或曳引輪應有鋼絲繩防脫裝置,該裝置與卷筒或曳引輪外緣間隙不應大于鋼絲繩直徑的? D?? 。
A.5%???B.10%??? C.15%???D.20%
19.《施工升降機安全規程》(GB 10055—2007)規定,防墜安全器只能在有效的標定期限內使用,有效標定期限不應超過? A?? 年。
A.1??? B.2??? C.3??? D.4
20.《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3811—2008)規定,鋼熔化焊焊縫連接是起重機金屬結構最主要的連接形式,其焊縫的主要型式為對接焊縫和?D? 。
A.T接焊縫???B.搭接焊縫???C.平接焊縫???D.角焊縫
21.《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3811—2008)規定,角焊縫應計算其抗剪強度。計算時焊縫的有效高度一般取為??B h
f
,hf
為較小的焊腳尺寸。A.O.5??? B.0.7??? C.1??? D.2
22.《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3811—2008)規定,對接焊縫中,主要承載結構中不等板厚或板寬的對接,均應從一側或兩側制成不大于 C?? 的過渡斜度。
A.1:2??? B.1:3??? C.1:4??? D.1:5
23.《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3811—2008)規定,接地線及用作接地設施的電導,一般不小于本線路中最大的相電導的1/2,向小車供電的接地線不小于小車上最大用電設備相電導的?D??。
A.1/5??? B.1/4??? C.1/3??? D.1/2
24.《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GB 6067.1—2010)規定,起重機械本體的金屬結構應與供電線路的 B?? 可靠連接。起重機械的鋼軌可連接到保護接地電路上。但是,它們不能取代從電源到起重機械的保護導線(如電纜、集電導線或滑觸線)。司機室與起重機本體接地點之間應用雙保護導線連接。
A.零線???B.保護導線???C.控制線路???D.安全回路
25.《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3811—2008)和《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GB 6067.1—2010)規定,利用?? D 進行作業的起重機,應裝設水平儀,用來檢查起重機底座的傾斜程度。
A.底座支承???B.軌道支承???C.回轉支承???D.支腿支承或履帶支承
26.《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3811—2008)和《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倓t》(GB 6067.1—2010)規定,對有自鎖作用的回轉機構,應設? C? 。保證當回轉運動受到阻礙時,能由此裝置發生的滑動而起到對超載的保護作用。
A.回轉角度限位器????? B.回轉鎖定裝置
C.極限力矩限制裝置???D.回縮鎖定裝置
27.《起重機設計規范》(GB/T 3811—2008)和《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GB 6067.1—2010)規定,對小車在可俯仰的懸臂上運行的起重機,懸臂俯仰機構與小車運行機構應能聯鎖,使俯仰懸臂??A 小車方能運行。
A.放平后???B.抬起后???C.落下后???D.穩定后
(1)問圖中焊接符號的含義
(2)主梁一級焊縫的抽查,一級焊縫應符合的要求。
答:1級焊縫應進行100%的檢驗。采用 超聲波檢驗時其評定合格等級應達到JB/T 10559中1級焊縫的驗收準則要求。采用射線檢驗時應達到GB/T3323的規定 ,其評定合格等級不應低于II級。
1級焊縫鋼的弧焊接頭缺陷質量分級應符合GB/T19418的B級
1級焊縫施焊后應具有可追溯性。
(3) 變形原因? 17教材393
1 焊件的不均勻受熱? 2 焊縫金屬收縮? 3 金屬組織變化
4焊件剛性和約束
1.起重機械法律法規體系包括:法律、法規、規章、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標準等層次,《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屬于(D)
???A法律 ??B法規 ??C部門規章 ?D 安全技術規范
2.起重機械檢驗人員未通過審核換證的(TSG Z8002-2013),(C)
?A應立即停止相應檢驗工作B可以從事同項目低一級別的檢驗工作
???C原《檢驗人員證》到期后,不能繼續從事相應檢驗工作
??D可以在2年內參加同項目與級別的開卷筆試科目的取證考試,重新申請《檢驗人員證》
3.在非使用登記地使用的起重機械,檢驗結論為不合格或者復檢不合格的,檢驗機構應當將檢驗意見通知書(2)及時報(B)所在地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A 產權???B 使用 ?C 制造單位 ?D安裝單位
4.進口起重機械的制造許可,采用(B),按所屬類型、型式與級別起重機械的覆蓋范圍原則執行。
??A 制造單位許可 ??B型式試驗許可???C CCC認證許可 ??D ISO9000認證許可
5制造單位應當將(D)分包A 電控箱 B 小車架 C下橫梁D主支撐腿
6.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準規則。第一章 總則 核準分類中不包括:(D)
A首次核準B 增項核準 ??C換證核準 ?D 取證核準
7,《起重機械安全監察規程—橋式起重機》(TSG ?Q0002—2008)適用于____C____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和檢驗檢測。
A.裝卸橋 ?B.卸船機?C.架橋機D.岸邊集裝箱起重機
8 以電動葫蘆作為起升機構吊運熔融金屬的起重機,電動葫蘆的工作級別不小于(CM6)級.AM4 BM5 CM6 DM7
9橋式起重機出廠時提供的設計文件,至少應包括總圖 主要受力結構件圖 電氣和液壓系統原理圖,(A)
A機械傳動圖 B易損件圖 C 安裝及其使用維護說明D基礎載荷圖
10 起重機械進行首次檢驗時,(B)不需要提供形式試驗合格證明 A 電動葫蘆B大車限位C制動器D力矩限制器
11橋式起重機主要受力結構件材料的力學性能應不低于GBT700-2006《碳素結構鋼》中的Q235-B或者GBT1591-1994《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中(B)的要求
A Q345A? B Q345B?? C Q345C? D Q345D
12 GB6067.5-2014規定,有防爆要求的起重機限位開關上的碰輪及電纜滑車的滾輪,應當采用青銅黃銅或者表面電阻(A)10的9次方歐姆的工程材料A不大于B不小于C大于D小于
13型號規格為(CC)的防爆橋式起重機,車輪碾面及其輪緣部分應當采用不因撞擊,摩擦而引燃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銅合金或者其他材料制作。A QB32-16.5-16-dIIBT4 B QB10-12-20-dIIAT5 C QB20-22.5A4-dIICT4
D QB25-22.5-25-dIICT4
(1)在定期檢驗時,檢驗員發現,該起重機使用環境是吊運熔融金屬,那么,對圖示的機構傳動鏈上應做哪些方面的改造,才能符合現行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不考慮電控等控制系統)?
C5.1.2.2.2? 額定起重量為75t以下(不含75t)主起升機構制動器
檢查主起升機構的驅動軸上是否裝設兩套符合JB/T6406—2006《電力液壓鼓式制動器》或者JB/T 7020—2006《電力液壓盤式制動器》要求,并且能夠獨立工作的制動器,每套制動器的安全系數是否符合GB/T 3811中6.1.1.3.1.3 c)的規定。
C4.3.4.1 吊運熔融金屬起重機主起升機構鋼絲繩纏繞系統
檢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雙吊點應當采用4根鋼絲繩纏繞系統;
(2)單吊點至少采用2根鋼絲繩纏繞系統;
(3)主起升機構鋼絲繩纏繞系統中,不應當采用平衡滑輪。
(1)此液壓系統中通過器件實現平穩控制載荷下降速度的工作過程。
扳動手動換向閥至右側,液壓油在壓力作用下進入兩個有桿腔,使得無桿腔液壓油回到油缸,平穩控制載荷下降速度。
(2)此圖中兩個液壓油缸無干腔之間連接起來的原因。
保證兩個液壓缸同步工作。
(3)?平衡閥和液壓油缸之間不能采用軟管連接的理由。
平衡閥和液壓油缸要用剛性連接。采用軟管連接可能造成壓力損失,同時也有爆管讓油缸下落的風險
1.由于出現強對流天氣伴有雷雨大風,瞬時最大風力25m/s,某省某市預制構件廠廠區發生一起門式起重機沖出軌道倒塌事故,導致附近大面積的工棚坍塌,造成17人死亡,4人重傷,29人輕傷。事故調查認定事故發生前,事故起重機處于非工作狀態,起重機夾軌器(沒有其他抗風防滑裝置)處于非夾持狀態,該事故被認定為特種設備事故。請回答:
?(1)本次特種設備事故屬于什么類型事故?該事故調查組如果組成?
答: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以下死亡)由國務院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2)根據《起重機設計規范》的要求,該事故起重機技術抗風能力在事故發生狀態最少應可以抗擊多大風力?
答:8級風力最大風壓為(P=0.625v2=0.625*25*25=390.625N/m2) 附錄E.1 3811 P137
?(3)從事故構成要素分析,本次事故為什么被定性為特種設備事故?
答:《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中規定特種設備事故,是指因特種設備的不安全狀態或者相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在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含移動式壓力容器、氣瓶充裝)、檢驗檢測活動中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特種設備嚴重損壞或者中斷運行、人員滯留、人員轉移等突發事件。
?(4)事故起重機大車驅動是三合一裝置,兩驅動裝置分別配置,事故發生時,主動輪在迎風面,從動輪在被風面,造成事故的陣風正面吹襲,起重機沖出軌道倒向背風面。如果同樣一臺起重機,同樣配置狀態,其迎風面是從動輪側,背風面是主動輪側,同樣的陣風正面吹襲,試分析兩種情況下起重機抗滑能力有什么不同?GB3811 P110
答:a當主動輪迎風時,由于帶有三合一驅動裝置的主動輪也是制動車輪存在一個制動摩擦力,被制動車輪與軌道的黏著力,加起重機自重載荷,能有效的防止起重機迎風面抬起的危險,由于該臺起重機夾軌器處于非夾持狀態,當風力達到一定值時超過制動輪與軌道的摩擦力時,主動輪與軌道變成了滑動摩擦力,起重機可自由滾動,風力達到一定程度,將會造成起重機整機滑移,會沿著軌道滑行最后沖出軌道倒塌;b迎風面是從動輪側時,從動輪輪壓和黏著力遠比主動輪小,由于主動輪的黏著力遠大于從動輪,此時主動輪側即為起重機的傾覆軸線,當風力達到一定值時,主動輪輪壓將會變大滑動摩擦力變大,起重機從動輪迎風面將會被抬起,整機抗傾翻穩定性差,整機將會以主動輪作為支點,可造成起重機原地傾翻的危險。
B? 本次事故,在錨定、夾軌器等抗風防滑裝置失效情況下,非工作狀態時起重機在風力作用下不發生移動的條件是制動輪與軌道所產生的滑動摩擦力大于等風在起重機上的推動力,從動輪(沒制動器)在背風面,是整機傾覆軸線的支撐輪,隨著風力加大,傾覆力矩和穩定力矩共同作用下從動輪輪壓在加大,迎風面的主動輪輪壓在減小,由于起重機運行機構中從動輪沒有制動器,可自由滾動,主動輪有制動器,其提供的最大制動力就是車輪飽死不轉動產生的滑動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