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航空發動機葉尖間隙測量裝置順利完成驗收
大家都在看
日前,華自科技與天津大學合作產學研項目一一航空發動機葉尖間隙測量裝置已完成驗收,該裝置是由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首位進站院士葉聲華帶領團隊與華自科技研究院進行項目研發合作,成功攻克在高溫、高轉速、高拉力工作狀態下有效、穩定監測航空發動機狀態這一世界性難題,為中國航空設備技術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聲華是天津大學精密儀器系教授,是我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頂尖專家、中國激光與光電測試技術與儀器的開創者。2012年12月,他成為華自科技院士工作站首位進站院士。針對該項目成立項目小組后,通過大量開發、試驗,突破多項技術難關,最終完成項目驗收。
“航空發動機葉尖間隙測量裝置”項目組在進行試驗
1
關鍵技術
采用高頻調幅技術實現對不連續變化電容的采樣;
自適應由溫度變化引起的傳感器及電纜分布參數漂移;
在動態測量過程中采用靜態補償技術;
采用葉尖間隙數據峰值保持采集技術;
靜態標定動態測量技術;
測量傳感器高溫防振設計技術;
裝置采用抗振動及散熱設計,有效保證其精確性和穩定性。
2
創新突破
分區引導技術可支持程序按功能模塊升級;
采用軟件濾波及平滑算法;
采用標定時電壓調零控制算法;
機箱設計應用仿真技術;
傳感器材料選型,實現不同材料膨脹系數匹配;
傳感器探頭鍍抗氧化膜,耐受高溫。
延伸閱讀
工作中的航空發動機,處于高溫高壓高速的特殊環境中,其核心溫度在1700攝氏度以上;葉片高速旋轉,每分鐘可達1萬7千轉以上;而葉尖所承受的離心力,相當于40噸重卡車的拉力。在這樣的復雜環境下,葉尖與發動機內殼(即機匣)之間的間隙會發生細微變化,將直接影響航空發動機的安全和油耗。葉尖間隙測量裝置實時監測航空發動機葉尖與機匣之間的間隙,監測葉片運行的安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