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這次終搶得亞洲第一:全新概念裝備首曝光 集群式大突破
長期以來,由于中國海軍主要都是投入到水面艦艇的部隊建設,因為取得了“下餃子”般的成績。但是大家更關心的還是“大家伙”的建造進度,尤其是航空母艦。由于中國現在建造的滑躍起飛的6萬噸級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已經駕輕就熟,于是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什么時候能造出滿載十萬噸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上。
中國海軍未來一定會有核動力航母
現代航空母艦的標桿無疑就是美軍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案L亍奔壣献畲筇攸c除了高度的自動化和搭載F-35艦載戰斗機以外,其使用的電磁彈射器EMALS也堪稱劃時代的產品;其實還有一個跟電磁彈射器一樣劃時代的電磁設備-先機飛機回收系統AARS,也就是電磁制造的攔阻索系統,卻并不怎么為人所知。其實,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套系統,才使得“福特”級可以完成從大型的E-2D預警機到小型的無人機的彈射和回收。而這兩套系統也是代表著美國海軍技術的最前沿。
集群式突破成果
這就有人會問,美軍這么先進,那么中國技術如何了呢?其實早在早先的軍事報道中就曾采訪過,中國著名的海軍軍事專家馬偉明院士,在采訪中一個畫面很引人注目,一個外觀類似于卷揚機的系統,這套系統其實就是艦載電磁攔阻系統的原理樣機。而且在采訪中特別提到“集群式大突破”一詞,其實就在以突破“綜合電力系統”框架下的多子系統飛躍式發展。
美軍的電磁阻攔索系統
電磁彈射器大家都很熟悉了,簡單理解為一個可以發射飛機的電磁軌道炮。但是電磁攔阻索系統,大家可能了解的不多。其實電磁攔阻系統本身用途跟普通液壓攔阻索系統都差不多,利用緩沖制動的原理來確保艦載機著艦時,可以從200多公里的時速減少到0,這一過程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停止,而是要確保在戰斗機和飛行員的承受范圍內。但是,由于傳統攔阻索的設計上,采用的是液壓工作原理,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所以導致其在使用中可能存在攔阻拉力的調節范圍較小,無法適應未來的可能大小不一的各種無人機。因此,電磁彈射器在基于電磁彈射器逆向研發的原理上,就應運而生。
中美電磁攔阻系統樣機對比
一套電磁攔阻索基本包括,滑輪阻尼系統、錐形卷盤、制動電機、含有底座的速度繼電器、消耗電阻、控制系統等幾大關鍵子系統。一般的攔阻過程如下:首先是戰斗機著艦開始勾住攔阻索,此時卷盤進行一個預收縮來評估戰斗機著艦時的實際動能更有多大,然后控制系統采取不同的減速方案,讓攔阻索帶動感應電機并驅動水力渦輪和制動器。這個過程就是把動能轉換完電能,等到艦載機完全停穩后,系統再釋放電能。一般美軍的F-18艦載機輕載的條件在,著艦會產生20度電,只不過這些電干什么都不夠用,收集起來完全沒必要,直接在消耗電阻上就被損耗掉了。
傳統的液壓攔阻索系統
采用電磁攔阻系統,最大的優點就是降低了復雜的機械維護工作,成本也大幅度的降低,并全面提高了可靠性。而且這一過程中,使用的無論是電機、還是攔阻索本身、還是水力渦輪等等子系統都是現成的。只需要把它完成集成,測試,并最終安裝到航母上,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下一代核動力航母必然革命性突破
目前來看,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全球,掌握該項技術的并造出實際樣機的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而美國現在率先安裝到了“福特”級航母上。而中國如果按照現有計劃展開下一代航母的建造工作,那么勢必在下一艘航母上應用電磁彈射器和電磁攔阻索系統都沒有問題,這個亞洲第一我們是拿定了,而且要建必然是革命性的航空母艦!而美國《防務新聞》在評價中國的船電領域獲得突破時,毫不諱言美國的技術鴻溝正在被中國科研人員以各種手段加以縮減,這才是美國最應該警惕的中國海軍。